环球观速讯丨去年公募基金机构、个人投资者胜率差距明显,部分获机构百亿级加仓,机构投资者最爱这类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4-05 10:15:13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彭水萍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完毕,各基金持有人期内统计报告相继出炉,总体来看,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比超过50%的仍是市场主流,且占比超过90%的数量占比更高,尤其在权益类基金中最明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从去年全年基金收益情况来看,机构持有占比大于90%的权益类基金取得正收益的比重高于个人,Wind统计显示,前者概率有5.57%,后者仅2.17%。

此外,对比年终机构持有基金的规模,年报统计显示,部分基金下半年获机构加仓的规模高达236.5亿元,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而在主动权益类产品当中,华商甄选回报A、招商核心竞争力A下半年机构加仓规模也较同类型产品居前,均已增加30亿元以上,另有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A等热门主题基金也被机构提前布局。

去年机构投资权益基金胜率高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完毕,各基金持有人期内统计报告也相继出炉,虽然去年A股行情波动大、赚钱效应相对较弱,但从投资人结构的不同分属来看,机构投资人抱团持有的权益类基金比个人投资者胜率要高。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年报披露的基金持有人统计份额报告中,涉及权益类基金(普通股票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混合及股票型QDII、指数增强型、被动指数型)当中,有370只(统计初始份额)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0%,全年收益为正的基金有19只,占比为5.57%。

再看个人投资者方面,同类型基金同期统计数量有近2683只,但仅有52只基金在去年全年取得正收益,胜率为2.17%。

可见,公募基金当中被个人投资者大比例持有的基金数量占比居高,但机构持有基金正收益的概率也就是胜率达到5.57%,远高于个人投资者。这与机构更加注重安全边际有关,对于追求长期收益的基民而言,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据记者观察,权益类基金虽然不是机构抱团最为集中的类型,但在债券基金的机构持仓方面,年末机构持仓超过90%的数量占比高于个人投资者。但由于去年四季度的债市风波,很多债基的年度收益水平被短期震荡所吞噬。

这也导致机构配置固收类产品的规模在去年下半年出现明显下降。Wind数据显示,2022年底与年中相比,机构持有货币基金下降6677.3亿元,占比下降5.91个百分点至35.9%;持有短债基金下降1303.6亿元,占比下降2.76个百分点至50.75%。

不过,从去年年底开始,机构持有公募的偏好正在提升,大幅减持低风险等级的基金,反手增持高风险等级的权益基金。Wind统计显示,持有股票型基金增加792.7亿元,占比提升3.16个百分点至37.42%;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增加156.6亿元,占比提升2.02个百分点至14.26%;持有QDII股票型基金增加137.6亿元,占比提升1.97个百分点至34.21%。

部分ETF下半年获机构百亿级加仓

从机构投资者的类型来看,一般包括有保险、私募、外资等机构,在2022年下半年,机构投资者重点增配权益类基金,同时多只规模大增的ETF背后的机构投资者加仓规模揭晓。

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机构持有增加规模最多的三只基金均为宽基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机构持有增加236.5亿元,南方中证500ETF机构持有增加179.6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机构持有增加72.8亿元,成为机构布局反弹的主要工具。

华夏恒生科技ETF前十大持有人几乎都是机构投资者。截至2022年底,巴克莱银行持有份额为16.42亿份,较2022年6月底份额增长超10亿份,占该ETF上市总份额比重也从3.07%提升至5.34%。该ETF前十大持有人还包括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财富资管等。

股票型基金中,主动管理的普通股票型基金机构持有规模增加最多的三只基金分别为:中庚小盘价值、安信医药健康A和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A,机构对小盘、医药和信创主题基金偏爱有加。

偏股混合型基金方面,机构显示出对绩优基金的追捧,华商甄选回报A、招商核心竞争力A在2022年表现均处于同类前茅。

QDII股票型基金方面,股票型ETF依旧是机构持有规模增加最多的基金,华夏恒生科技ETF、广发纳斯达克100ETF和博时标普500ETF分别增加29.0亿元、27.8亿元和25.0亿元。在国内监管政策向暖、海外加息进入下半程的背景下,机构借道公募基金ETF大举抄底恒生科技和美股。

对于市场中投资结构现状的分析,有观点认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更趋健康,市场定价效率和优胜劣汰效率逐步提高,流动性持续向头部上市公司集中。

近年来,个人投资者理财观念也走向成熟,更倾向交给专业机构进行投资管理。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稳步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定价有效性、优化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降低市场波动、应对金融风险,挖掘市场价值。

相关新闻